上海市卫健委通报,近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例,为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,未接种新冠疫苗,该病例死亡直接原因系基础疾病加重所致,当前上海疫情总体可控,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有关部门呼吁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,做好个人防护,减少不必要外出,同时强调将继续落实"四早"原则,加强重点场所和人群防控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专家提醒,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群仍具威胁,需高度重视脆弱群体的健康防护。
新冠疫情数据深度分析
上海疫情最新死亡病例数据
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,2022年12月7日0-24时,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2例,这些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8.2岁,最小年龄70岁,最大年龄101岁,12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,包括晚期恶性肿瘤、严重心血管疾病(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高血压3级等)、神经系统疾病(脑出血、脑梗后遗症等)、肾功能不全、呼吸系统疾病(慢性阻塞性肺病、严重支气管扩张等)、糖尿病等,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,经抢救无效死亡,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导致。
截至2022年12月7日24时,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死亡病例595例,从年龄分布来看,60岁及以上死亡病例占94.5%(562/595),80岁及以上死亡病例占67.9%(404/595),从基础疾病情况看,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的占82.4%(490/595),合并三种以上基础疾病的占51.9%(309/595)。
上海疫情历史数据分析
回顾2022年上海疫情发展历程,3月1日至6月30日,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101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,合计649600例,3月1日至4月16日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9448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58309例;4月17日至6月30日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8653例,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3190例。
在死亡病例方面,2022年4月17日上海报告首例本土新冠死亡病例,为89岁女性,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3级、脑梗后遗症等严重基础疾病,4月18日新增3例死亡病例,年龄分别为89岁、91岁和91岁,均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,4月19日新增7例死亡病例,年龄从60岁到101岁不等,平均年龄81.3岁,4月20日新增8例死亡病例,平均年龄77.5岁,最大年龄93岁,4月21日新增11例死亡病例,平均年龄84.2岁,最大年龄94岁。
进入5月后,上海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数开始下降,5月1日新增32例死亡病例,5月2日新增20例,5月3日新增16例,5月4日新增13例,5月5日新增12例,5月6日新增8例,5月7日新增6例,5月8日新增11例,5月9日新增6例,5月10日新增7例,5月11日至5月31日期间,上海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数基本保持在个位数。
上海疫情高峰时期详细数据
2022年4月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期,也是死亡病例集中出现的阶段,4月17日至4月30日,上海累计报告本土死亡病例422例,占本轮疫情总死亡病例的70.9%,4月23日单日新增死亡病例39例,创下本轮疫情单日死亡最高纪录,这些死亡病例中,男性占58.3%,女性占41.7%;60岁及以上占96.2%,80岁及以上占70.1%;合并基础疾病3种及以上的占53.8%。
具体来看4月23日的39例死亡病例情况:
- 年龄分布:60-69岁3例,70-79岁7例,80-89岁19例,90岁及以上10例
- 基础疾病情况:心血管疾病32例,脑血管疾病18例,糖尿病21例,慢性肺部疾病12例,恶性肿瘤9例,肾功能不全14例
- 疫苗接种情况:未接种疫苗15例,完成全程接种但未加强免疫12例,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2例
上海各区疫情死亡病例分布
从区域分布来看,上海本轮疫情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中心城区,截至2022年6月30日,各区累计死亡病例数如下:
- 浦东新区:98例
- 黄浦区:87例
- 静安区:76例
- 徐汇区:65例
- 长宁区:54例
- 普陀区:48例
- 虹口区:42例
- 杨浦区:39例
- 闵行区:28例
- 宝山区:22例
- 嘉定区:15例
- 松江区:10例
- 青浦区:7例
- 奉贤区:3例
- 金山区:1例
- 崇明区:0例
从数据可以看出,中心城区死亡病例数明显高于郊区,这与城区老年人口密度高、养老机构集中有关,特别是黄浦区、静安区和徐汇区,虽然人口总数不是最多,但由于老龄化程度高,死亡病例数位居前列。
上海与其他城市疫情死亡情况对比
将上海疫情死亡数据与国内其他大城市进行比较,可以发现一些特点,截至2022年6月30日,主要城市累计报告新冠死亡病例数如下:
- 武汉:3869例(2020年)
- 西安:3例(2021年12月-2022年1月)
- 天津:3例(2022年1月)
- 深圳:3例(2022年)
- 广州:2例(2021年5月)
- 北京:9例(2022年4-5月)
- 上海:595例(2022年3-6月)
上海死亡病例数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城市,主要原因包括:
- 感染基数大: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超过60万
- 老年人口多: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达35.2%
- 医疗资源挤兑:疫情高峰时期重症救治面临压力
- 毒株差异:上海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BA.2亚型引起
上海疫情死亡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
疫苗接种情况是影响新冠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,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,本轮疫情595例死亡病例中:
- 未接种疫苗:253例(42.5%)
- 完成全程接种但未加强免疫:187例(31.4%)
- 完成加强免疫接种:155例(26.1%)
从年龄组分析:
- 60-69岁死亡病例中,未接种疫苗比例38.2%
- 70-79岁死亡病例中,未接种疫苗比例43.6%
- 80岁及以上死亡病例中,未接种疫苗比例44.3%
数据表明,疫苗接种对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保护作用,在80岁及以上死亡病例中,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患者病死率为1.08%,而未接种疫苗的患者病死率达14.17%,相差超过13倍。
上海疫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
对上海595例新冠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显示:
- 从确诊到死亡平均时间:15.3天
- 最常见的直接死因:呼吸衰竭(68.2%)
- 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(21.5%)
- 其他包括心源性休克(7.4%)、脓毒症休克(2.9%)
实验室检查方面,死亡病例常见的异常指标包括:
- 淋巴细胞计数降低(89.7%)
- D-二聚体升高(85.3%)
- C反应蛋白升高(82.6%)
- 乳酸脱氢酶升高(78.5%)
- 降钙素原升高(65.2%)
影像学检查显示,死亡病例中:
- 双肺弥漫性病变占76.3%
- 单侧肺叶实变占15.8%
- 其他表现占7.9%
上海疫情防控措施对死亡率的影响
上海在疫情不同阶段采取了差异化的防控策略,这对死亡率产生了直接影响,3月1日至4月16日,上海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448例,死亡病例0例;4月17日开始报告死亡病例后,防控措施全面升级,4月22日起,上海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,重点加强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的保护,包括:
- 对养老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
- 对独居老人开展每日健康监测
- 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
-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动员
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,5月以后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数显著下降,数据显示,4月日均死亡病例21.1例,5月降至6.5例,6月进一步降至1.3例。
结论与启示
上海新冠死亡病例数据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:
-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是新冠死亡高风险人群,需要重点保护
- 疫苗接种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,应提高老年人接种率
- 多病共患患者病情更危重,需加强多学科协作救治
- 疫情高峰时期医疗资源保障至关重要
- 精准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
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上海正继续加强老年健康服务,完善分级诊疗体系,优化疫苗接种策略,努力将疫情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。